心理学——11种常见的防御机制

简老师分享

防御机制的本质,是心理的“多选题”。是根据情境、性格、发展阶段,组合多种防御方式来应对焦虑和冲突。同一事件中,可能先后或同时启动多种防御。理解你的防御机制,就是理解你如何保护自己——以及如何更智慧地选择保护方式

1.否认——回避防御机制,通过拒绝来回避即将面对的痛苦。往往拒绝承认现实,急于否认

2.压抑——将痛苦或冲突的记忆、冲动排除到意识之外。无意识遗忘。(例如被夸赞或被骂后的面无表情的展现。)

3.幽默——通过玩笑来缓解目前处境。(例如当朋友说“你工资这么低怎么活下去?”,回应:“靠光合作用和西北风啊,环保又省钱!”——既化解尴尬,又避免陷入自证或争吵。)

4.投射——将自己无法接受的情感、冲动或特质,无意识地归咎于他人或外部世界。类似于甩锅机制。

5.升华——将不被社会接受的原始冲动或欲望(如攻击欲、性欲),转化为社会认可且富有价值的活动。(不是消灭欲望,而是为它找到更美的出路。

6.幻想——通过想象虚构的场景、故事或关系来逃避现实中的挫折、冲突或痛苦。(例如:职场受挫的人想象自己突然成名,让同事羡慕。)一种幻想补偿。

7.扭曲——扭曲是心理防御的“终极自欺”,通过彻底重构现实来逃避痛苦,但代价是与现实脱节。(例如自恋者将他人善行解读为“他们是在巴结我”。)

8.合理化——无意识地用看似合理的解释来掩饰自己或他人行为的真实动机,以避免面对内心的矛盾、焦虑或羞耻感。贬低得不到的事物;美化已拥有的东西,即使并不满意;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;用高尚理由掩盖真实动机等(例如被拒绝的人认为:“TA配不上我,分手是好事。”)。

9.退行——在面临压力、焦虑或挫折时,表现出比实际年龄更幼稚的言行或行为,无意识地退回到早期发展阶段的心理状态或行为模式,以逃避当下的情绪冲突或现实挑战。(例如成年人在冲突中摔东西、大喊大叫。- 女友一吵架就冷战、删好友。)

10.反向形成——表现出与自己真实感受或欲望完全相反的态度或行为,来压抑内心难以接受的冲动。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伪装,甚至坚信自己的反向态度是真实的。(例如对讨厌的同事过分热情,背后却说坏话;用炫耀掩盖内心的不安全感;内心嫉妒朋友成功,却不断吹捧对方。)内心对他人的痛苦感到厌烦,却强迫自己过度付出以维持“善良”人设。是心灵的“镜像把戏”,通过颠倒真实感受来逃避焦虑。

11.抵消——通过象征性的行为、言语或仪式,试图“撤销”或“弥补”自己感到内疚、羞耻或焦虑的先前想法、冲动或行为。通过某种行为(如道歉、仪式、补偿)来心理上“消除”之前的错误或不良念头。(例如:对伴侣造成过错后,买昂贵礼物“弥补”)

心理学——更多的防御机制

deepseek提供

分类: 心理学

0 条评论

发表回复

Avatar placeholder